长泰山重村 好事连连看

 山重新闻    |      2012-09-05

古朴清幽的民宿“溪头十二号”。  


    今年上半年,长泰县山重村里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占到全村收入一半以上。“一条大路呦通呀通我家,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在山重乡间小路上,林龙海望着良田阡陌,心情大好。林龙海,59岁,地地道道的山重农民。村里公认的“勤快人”,新建的两层半小洋楼便是他辛劳耕耘所得。“这要在几年前,我可不敢奢望能住上新房!”  

村民入股:盘活景区资源  

    原来,2006年,山重村划归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按照旅游规划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那时感觉被抛弃了,为了旅游业发展,不仅山里的树不能砍了,连搭个棚、养头猪,政府都要管。”村民们对此很不理解,忧虑重重。  

    然而,通过“以区带村”模式,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委会重金投入加大山重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从山重到厦门灌口、从城区到山重等道路的逐一贯通,山重好似被打通了发展的“任督二脉”,山重迅疾名声大噪,厦漳泉等地游客争先一睹桃李花、油菜花漫山遍野的烂漫。  

    游客的激增,开农家饭店、卖土特产的如雨后春笋,村民们悄然地从中尝到了吃“旅游饭”的香甜。和众多村民一样,老林的人生也发生了逆转。  

    不过,当初尝甜头的村民还在欢喜雀跃之时,山重村已着手开始一场从未有过的“变革”。就在2007年,经过几番探索筹备,“股份公司”长泰古山重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了。  

    古山重公司由旅游区、山重村、旅游开发公司三方,分别以资源、资金参股合作,共同发展山重村生态休闲游。村民不出一分钱,以景区旅游资源为市场资本入股成为公司股东,村民也由此多了个新身份——股民。  作为“股民”的林龙海们,在景区运营管理中受益多多。如与古山重公司约定,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花,为游客提供观赏“景观”;而公司则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每亩还补贴500元,来年,油菜籽收成归村民所有。仅这一项,村民每亩冬闲田可多赚2000多元。  

老房有喜:建设“民宿王国”  

    暮色降临,一阵欢声笑语打破古村的宁静。原是一群都市旅客拖家带口地走进了古山重。  

   “周末时候,民宿常被预订一空。”长泰县旅游局副局长林清辉说,“山重有几十或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很多都空置荒废,古山重公司经过与农户协商,通过共同出资或租金的方式重塑这些有古早味的老房子,外部修旧如旧,里面则按现代客房标准装修,老屋摇身一变为古色古香的民宿,不仅解决山重住宿‘吃紧’问题,也成为保护古村落的一种方式。”  

    “哈哈,那是我们家祖上留下的!公司以每年5000元租金租下。”老林望着仅一路之隔重新焕发生机的老房子,喜不自禁,“真是老房有喜!”  

   对于许多村民来说,改造自己的住宅为乡村民宿仍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作为政策配套,旅游区还制定了扶持奖励措施,对村民发展民宿的,只要10个床位以上,每个床位给予补贴500元。县里也计划出台农家乐星级评审办法,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指导当地群众改造或新建乡村民宿,开展农家乐,提升建设水平。  

    山重将家园整洁融入旅游发展中,全村消灭旱厕,除了建设18座水冲式公厕,村民户户都有水冲式厕所;每个自然村村容整治全覆盖,整洁美化成为景区一处新景点。目前,山重景区规模民宿就有6家,民宿或古朴的、或现代的,风格各异,一应俱全。“接下来,我们要把山重建设为一个‘民宿王国’,以后来这,只要眼睛看得到的地方都会有民宿。同时,还将成立一个民宿协会,推出山重民宿的徽标和形象,统一归口管理。”古山重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花田新事:打造“最大花海”  古山重的旅游“蛋糕”做大了,景区和村民的利益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村里有80多位村民成为古山重公司的员工,担任导游、司机、保安等,以不同身份投身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家乡的发展,也吸引着本土人才的回流,林龙海的远房亲戚、村里的大学生薛鸿文,就是其中之一。  

    薛鸿文2002年福师大毕业后,在全国各地跑销售,好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有万把块的收入。2011年,小有成就的他,竟放弃了在外发展的机会回到山重,担任古山重公司办公室主任。对古山重公司的发展,薛连辉信心满满地介绍,公司目前还处于投资期,但从明年开始,村里每年就能有不低于40万元的分红,此后,分红还将逐年以不少于10万元的规模递增。做股民、享分红,像林龙海一样的4000名村民,对此甚是期待。  近期,古山重公司正着手开展新一轮土地流转工作。“我们本着让利村民的原则,一亩地的租金按800多斤稻谷计算,市场折价能达到1000多元,以此最大程度取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新上任村支书薛永裕说,“这批流转出来的2000亩土地,种植各类珍稀特色花卉,使得山重一年四季皆有花。建成后,山重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海。”      


 ⊙杨志慧 陈金荣 王坤兴 文/图  


    很多地方在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时,常会陷入“景区旅游风生水起,区内村民仍守贫困”的怪圈。而这点委屈也曾重压在山重村民的心上。但此后的开发,景区发展并没有抛开他们独立运作,而是把传统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市场资产和资本,闯出了一条“利益共创共享”的发展新路,请看——长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