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古山重

 山重新闻    |      2012-01-12

     长泰县有一座掩映在梅花李花中的古老村庄———山重村。千百年来,重重叠叠的大山阻碍了山重与外界的交通,村中因此保留了众多风貌独特的古建筑,如古堡、古佛塔、宗祠等。随着连接集美与长泰的美泰公路的开通,这座村庄逐渐撩开神秘的面纱,展示它鲜为人知的神奇和美丽。  


     春节期间,笔者造访了这座桃花源式的村庄。  


鹅卵石砌墙铺路  


     从灌口田头村开车驶上一条15公里长的简易红泥山路,半个小时后,眼前赫然出现一片盆地,山重村就坐落在这一盆地上。  


    在村中随意地行走,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不时引起我们的惊叹。其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当属一座座以鹅卵石砌墙的古建筑。村民们告诉笔者,山重村四面环山,呈“瓮底”状,如今以漂流而闻名的马洋溪就发源于此。作为一条河的上游,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鹅卵石。山重的先民们就地取材,铺起了道路,盖起了房屋,垒起了城墙。  


    随着岁月的流逝,房屋老旧了、房顶倒塌了,鹅卵石砌成的墙壁却依然坚固地耸立着,独有一份沧桑美。  盂宁堡,建于明天启年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住在堡内的84岁老太林珍珠告诉我们,她17岁嫁到山重时,盂宁堡还保持完整的3层楼,1960年的一场风雨使盂宁堡坍塌了一大半,现在,我们仍能看到宽近1米的墙。  


    村中还有一座以鹅卵石垒成的宋代佛塔,位于塔仔溪桥边的山野上,距今近800年历史。塔共6层,通高8.45米,其中底层直径14米,高1.3米,塔顶端是一八面体石柱,形如笔尖,所以此塔又名“文昌塔”。山重人一向重视教育,所以特意在塔顶垒起了“笔尖”,意寓文风昌盛。而山重村果然人才辈出,改革开放以来,村里便走出了6位硕士生,1名博士生。  


    距石塔几十米处,有一座小巧精致的昭灵宫。昭灵宫建于明嘉靖年间,供奉保生大帝吴(上大下十)。它几乎浓缩了山重村的文化精华,梁上柱上壁上遍布浮雕、彩绘、透雕,变化多样,尤其是木雕,千姿百态,生动活泼。壁画上的人物活灵活现,极具神韵,值得细细品味。  在村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各种农耕时代的器物:风柜、水车、独轮车、蓑衣、石磨、石制的洗衣盆,雕花的老式家具,稚拙的造型让我们忆起了乡居岁月的单纯和质朴。  


疑为薛仁贵后裔  


    薛姓是山重的大姓之一,闽南和台湾的薛氏都是从山重分脉出去的,而山重薛氏的来历可追溯至唐朝。有一种传说认为他们是薛仁贵的后裔。薛仁贵是我国民间著名的传奇人物,《唐书》为他列了专传:薛刚是薛仁贵的孙子,因为大闹花灯踢死太子招来横祸,全家族390多口人被抄斩。薛刚只身逃出,千里迢迢来到灌口笔架山纪家寨避难。后来,薛刚一直住在纪家寨,传说现在笔架山下的山重村薛氏就是薛刚的后裔。  


    也许是薛仁贵、薛刚祖孙的名气太大,山重薛氏不好意思与他们攀亲,如今,村民们认可的说法是:山重薛氏的先祖是随“开漳圣王”陈元光南下入闽的中原部将薛武惠。入闽后,他觉得山重山清水秀,便定居于此,繁衍后代。  


    山重村有一座老宅。去台的薛氏先祖薛玉进就诞生于此。据清代山重薛氏族谱记载:清顺治十一年,闽南天旱,山重薛、林两大姓为了争水大动干戈,薛玉进接连打死9人,只好连夜逃到台湾。  薛玉进去台湾的时候是1654年,比郑成功去台湾还要早7年。随后他又把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接到台湾,一家4口以捕鱼为生。后来,薛玉进因捕乌鱼而获利,家资渐富。由于薛玉进在山重有一片田地称为“茄定”,他的两个儿子便把台湾的定居地称为茄定。  


    在山重村,我们看到了那片称为“茄定”的田地,旁边有一棵古樟树。1989年,台湾的薛氏后裔就是凭借这棵古樟树,确认了自己先祖的来历。驿路李花开山重村有6000多亩山地,其中3000多亩种植了青梅、李子。每年冬春时节,梅花、李花次次第第开遍了山野,暗香浮动,俨然一片“香雪海”。  


    在美泰路开通以前,从山重到灌口只有一条古驿道。这条驿道对山重人太重要了,村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当年新婚或添丁的人家,都要上山为驿道锄草。  


    沿着古驿道翻山,体验的又是另外一种境界。春天,驿道两侧李花大片大片地开放,点缀着新绿的山野。山上树木、老藤、苔藓共生,或古木参天,或树根盘结,或须髯悬垂,一路行来,流水潺潺,伴着声声鸟语,习习微风,送来阵阵花香。 


     长泰、集美共有的仙灵旗山更是充满神秘、原始气息。仙灵旗海拔963米,从新贯通的美泰路往北走,天然形成的八景:神龟石、讲经台、一线天、仙人望海、四大金刚、灵峰云海、仙灵旗、奔马石等一一映入眼帘,一个个怪石奇景让人流连忘返。  


养猪比赛  


    在山重村采访时,正逢农历正月初八村里举办一年一度的养猪比赛,对于城里的旅游者来说,观看“养猪比赛”,正是体验乡村民俗的最佳时机。  养猪比赛在薛氏祖祠内举行。据说从祖祠修建完工后就有这一节目了,至今已延续数百年。  


     正月初八中午,“参赛猪”被抬到较为宽敞的埕院宰杀。村民薛宗发选送的猪获得了冠军,净重是271公斤。  下午,“参赛猪”被洗得干干净净,“扒”在竹架上,由10位村民抬着,敲锣打鼓送进薛氏祖祠。  当晚,祖祠内灯火通明,鼓乐齐鸣,男女老少自发聚集到这里“看大猪”。“选手”们被打扮得漂亮极了:它们嘴含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