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薛氏

 山重新闻    |      2017-11-13

     近300公斤的大猪如何养成?山重薛氏,与大名鼎鼎的薛仁贵究竟有何瓜葛?遍布于台湾地区的“茄定公园”,又为何会出现在这个位于深山的村落? 

传说与史实 

     长泰县的山重村与厦门仅一山之隔。每到特定季节,掩映在梅花李花中的山重就会引来不计其数的游客。 

     千百年来,山峦叠嶂的长泰笔架山阻碍了山重与外界的交通,在人们的视线里,它一直都显得神秘莫测。不过,随着连接集美与长泰的美泰公路的开通,这座古村逐渐被撩开神秘的面纱。大批游客的涌进,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宁静。这个深山中的小村落,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从而吸引着众多观光者呢? 

     山重村面积52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厦门市区的大小。这里居住着3800多人口,其中有2600多人姓薛,占三分之二。山重村曾是虎狼出没之地,明代时,还一度成为流窜倭寇的盘踞之所。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薛姓能够繁衍、发展于这样偏僻的深山中呢? 

     关于山重村薛氏的来源,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村民曾经认为:他们是薛仁贵的后代。 

     薛仁贵是我国民间著名的传奇人物,《唐书》在为他列的专传中提到:贞观年间,薛仨贵随皇帝征战辽东,所向披靡,皇帝赐御马嘉奖。后来,薛仁贵又屡破高丽、契丹, “三箭定天下”击败突厥,被封为“平阳郡公”,薛家三代由此名扬天下。只不过,后来薛仁贵的孙子薛刚因大闹花灯、踢死太子引来横祸,薛家390多口人被抄斩,家道从此败落。 

    按照山重一些老村民的说法:当时薛刚只身逃出,千里迢迢逃到福建,与纪家寨女寨主纪鸾英一见倾心,便在笔架山下的山重村安下身来。 

    然而,当今一些学者认为:由于连年战乱以及编撰者的断章取义,《唐书》中有些情节的描述、甚至出处并不严谨。 

    何况,上述中提到的笔架山,是否就是长泰这座笔架山?史料上并没有详细的说明;而且,薛仁贵的孙子薛刚最终是不是落户于山重,当地史料上也未见只言片语。那么,山重薛氏到底源自哪里呢? 

    如今,山重村民们比较接近的说法是:随“开漳圣王”陈元光南下入闽的部将薛武惠,才是山重薛氐真正的开山祖。 

    根据漳州史志记载:薛武惠是中原薛氏“西祖”派下。唐总章二年( 669),身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姐夫的薛武惠,当时的官职是“行军总管使”,主管粮食和军械的供应,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长。 

    山重村民认为:挥军抵漳后的薛武惠发现山重依山傍水,风景可人,便决定长期定居于此,繁衍后代。山重村从而在日后成为闽南、台湾一带薛姓的主脉。 

    尽管山重处于大山旮旯角落,事实上,从薛武惠所处的年代开始,山重村薛姓就致力于考取功名。据不完全统计,光“贡生”以上的就有13人之多。其中,在宋理宗宝佑四年( 1257),薛氏第15世孙薛一正,在文天祥任主考官的考场中取得进士。在他去世后,还被当朝追封为“经论公”。 

    在古时官场上,除了薛一正被授以“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外,其后代薛文清、薛世茂等人也分别在明洪武、嘉靖年间官拜赣州府教授等职。而至于官至知县等相等官职的薛氏后人则为数更多……这些,至今都让村民们津津乐道。 

    明景泰年间,时任山重村薛氏族长的薛崇璲,在背靠山重主峰、面向笔架山的村腹地建起了一座砖瓦梁木结构的祖屋,它就是如今的薛氏家庙。 

    薛氏家庙占地面积470平方米,有前后两个大斤,大门外有三块大埕、五开门式的“五宪门”、飞檐翘角、燕尾双翔的屋脊。为典型的闽南古建筑风格。 

    神龛上,薛氏祖先的牌位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犹如在召开一个小型的家族会议;而两侧墙壁上的“忠、孝、廉、节”4个大字,据说是出自朱熹之笔,为当朝皇帝对功名卓越的薛氏族人赐予的奖赏。 

奇俗与根脉 

    每年正月初八、初九两天,山重村的村民们都会将自家养的肥猪抬到薛氏家庙前,进行所谓的“赛大猪”活动。据传:当年开山祖薛武惠奉命驻军山重后,主帅陈元光命令杀猪宰羊犒劳将士,但因士兵太多,陈元光就让人在全村挑选最重的猪宰杀。后来,山重村的薛氏后人都以谁家猪大为荣,慢慢就形成“赛大猪”的有趣习俗。 

    将“赛大猪”习俗与陈元光扯在一起的说法未免有些牵强。不过,山重薛氏人家倒是认为:所谓“养大猪、保平安、庆丰收”,只有家运昌盛的人家才能够养得起大猪。因此, “不计成本,只为荣誉”也成为一些养猪户的共识。经过初选后,被选中参赛的猪,主人们都视若珍宝。不仅一日三餐为它们提供精美的食物,有些人家还专门从药店买回钙片给猪补钙;遇到大热天,给猪洗澡冲凉也是司空见惯。在这种皇太子一般养尊处优的环境下,大多数猪的体重也疯长起来,有时胖得都无法站立。据村民介绍:历史上,最重的参赛猪竟然达到297.5公斤。 

    在距离薛氏家庙几十米处,有一座名为“菜园内厅”的古宅,被村民奉为风水宝地,台湾薛姓开山祖薛玉进就诞生于此。 

    公元1654年,薛玉进因为一起案子缠身,逃到了台湾。过了一段时间,事情稍见平息,薛玉进又悄悄潜回大陆,将老婆和两个儿子一同接往台湾,一家4口以捕鱼为生。[来自WwW.lw5u.com]后来,薛玉进因捕捞乌鱼成为富户,便在台湾高雄安居下来。 

    300多年间,薛玉进的后代繁衍于高雄、台南、台北、屏东、永安等地,人丁兴旺,渐成望族。如今,台湾的茄定、山庭(闽南话意为山重)等许多地方,都是薛玉进后裔取祖地名的谐音命名的。 

    1988年,台湾薛氏第11世孙薛清财首次带着台湾茄定的薛氏宗亲,经过多方打听找到山重村,在那片被称为“茄定”的田地边找到了当年薛玉进亲手栽下的一棵古樟树,终于确认了自己祖先的来历。 

    找到祖根后,他们不仅捐资修缮祖祠、续订族谱、投资故园建设,还为山重的父老乡亲建造了一座茄定公园……台湾薛氏后人回乡谒祖的这些事迹,被详细刻在山重村茄定公园里的一块石碑上。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到了长泰山重,你会发觉,陆放翁这首家喻户晓的《游山西村》,仿佛就是山重村的真实写照。然而,闽台薛氏祖先披荆斩棘、开荒拓土的壮举,却是任何华美的文藻所无法尽述的。它将时刻提醒着每位薛姓后人:山重村如今的秀美,凝聚着多少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摘自:《闽南风》杂志 文/黄少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