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是古代农村制造铁具的工艺。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并不易学. 打铁坊也称“铁匠炉”。所谓“坊”只是一间破房子,屋子正中放个大火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师傅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师傅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使之能将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甚至打成方的,扁的,尖的均可。
有时打铁真的好像一支交响曲。风箱拉起,曲子奏响。随着加热的需要,那风箱会在平缓均称的节奏中加速,强力的节拍中充满希望。那灶中的火苗,一起随风箱的节拍跳跃,在劲风的吹奏中升腾。待铁器热至通红,用铁铗快速夹至大铁墩上,一番铁锤上下锤打,一串叮铛声响,一阵汗雨飘下,那铁件便成为匠者的理想器物。有时需要,师傅会把铁器放入水槽内,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淬火完成。
打铁确是男人的事业。这是因为,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俗话说,天下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每至火炉生火之时,都是气温高烧,拉一阵风箱,可汗水满头,抡一番铁锤,便会挥汗如注。那几十斤重的大锤抡番起落,需要多大的力量与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