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漳州4月26日讯(本网记者 林永清 文/图)“力争到2022年底,长泰全区接待旅游人数突破400万人次,实现增长10%,旅游总收入45亿元,实现增长20%。”4月26日上午,在长泰召开的“爱长泰、美长泰、兴长泰”第二届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长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许安娜在介绍长泰区全域旅游工作情况时这样表示。
据介绍,过去一年,长泰区坚持“全域旅游、全域景区、全域发展”理念,深化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形成“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业留客、全民参与”的发展格局。
长泰区实施“融漳接厦”发展战略,以马洋溪生态旅游核为龙头,逐步向全区辐射带动和延伸拓展,实现马洋溪休闲旅游带、龙津溪新兴旅游带齐头并进,林墩运动休闲度假区、坂里山野原乡度假区协同发展,全新打造东南沿海知名文旅康养胜地;实施文旅领域会战,引进海豚湾研学大酒店、奢素野庄园等重大旅游项目,促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推动全域布局再优化、产业再提升;此外,还力推文庙、花仙谷景区创建国家A级景区,加快古湖生态城、福隆·心乡谷等旅游综合体建设,带动城乡建设品质整体提升,促进旅游资源“串点连线成片”。
同时,长泰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与厦门、龙岩、武夷山等地市签订合作协议,实行区域协作,实现旅游资源互通、旅游路线互推、旅游市场互动,拓展旅游辐射力,2021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达371.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0.46亿元,实现人数和旅游收入稳步增长;打造夜间旅游路线,开发夜间旅游项目,建设文庙新夜景、林溪村夜间经济带,提升天柱山、十里蓝山等景区夜游活动,丰富夜间产品;实施“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发展模式,支持房地产开发、文化旅游等企业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提供旅游商品,支持宾馆饭店、商贸市场等经营主体从事旅游服务,实现旅游惠民、旅游便民、旅游富民。
此外,长泰区还发挥民宿优势,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成功推动“旺亭美食购物街”开街,打造新晋网红打卡点。加大旅游产品供给,举办系列活动,挖掘了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品牌塑造,放大地域优势,展现长泰芦柑、状元蜜桔、石铭芋头、坂里红曲酒、枋洋豆签等特色产品,打造岩溪慢客生活小镇、林墩温泉小镇,塑造“慢客长泰”旅游品牌。
2022年,长泰区旅游业将如何发展?
许安娜表示,长泰区将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增效,推动旅游发展从单一功能的“旅游+”到多功能的“+旅游”转变,重点推行“乡村振兴+旅游”模式,依托乡村振兴大走访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加大全国旅游重点村、金牌旅游村、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旅游品牌创建,促进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长泰样板”工程深入融合、联动互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长泰区将推出助力旅游复苏系列“大礼包”,帮助旅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影响。出台文旅发展十二条措施,设立85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旅游企业创新创造,扩大旅游市场份额;制定助企纾困十五条措施,配套100万元文旅消费补贴资金,支持旅行社拓展业务,帮助旅游渡过难关。同时,强化数字赋能,构建长泰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监测平台,积极推行旅游业“线上”发展模式。
今年,长泰区还将致力创建旅游品牌,打造高品质旅游。整合“三山一庙一漂流”旅游资源,支持天柱山欢乐大世界争创国家A级旅游景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争创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培育特色餐饮品牌,发展旅游购物商品,围绕“春赏花、夏漂流、秋登高、冬温泉、文之旅、慢生活”六张旅游名片,做深、做精、做红欢乐亲子之旅、研学文化之旅、康养度假之旅、拓展团建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提升“慢客长泰”知名度和美誉度。力争到2022年底,全区接待旅游人数突破400万人次,实现增长10%,旅游总收入45亿元,实现增长20%。
除此之外,长泰区还将实施文旅康养产业提升行动,全速推进28个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改造提升锦溪路沿线景观、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配套建设,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完善5个酒店建设步伐,扎实推进曜阳养老、宝龙健康小镇、狮山健康谷等康养项目建设,加快10个体育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开工建设15个、建成投用7个,全年完成投资36.43亿元以上。精心策划生成一批涵盖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森林度假、温泉康养、民俗风情、文物古迹、旅游民宿、研学旅行、健康养老、文创体育等重点旅游招商项目,努力打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化体验高地、厦漳泉城郊“慢生活”旅游核心区、闽南乡村“微度假”目的地。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就长泰区在走出全域旅游特色之路、长泰民宿发展概况、枋洋镇文旅资源特色优势、林墩在旅游方面的特色亮点及今后发展定位等问题进行现场提问,长泰区文体旅局、枋洋镇、林墩办事处等部门负责人分别就媒体记者提问进行详细具体的回答。新闻发布会由长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政府新闻办主任杨丽卿主持。